top of page

關於

無極樂團

20031986_1771242632961675_44218430605074

樂團追求創新,以風格領路,從2003年成立以來,致力為本土年青音樂家鋪墊演藝平台,培養文化涵養及藝術心靈,讓團員逐步獲得社會上的認同,並且成為其他年青人正面的文化典範。多位既年青又富活力的本地音樂家,其中包括現正就讀或畢業於各大專院校者,均為熱愛音樂藝術、具有高水平的演奏人才。她們以清新的氣品、高尚的文化修養以及積極奮進的精神面貌,用阮琴及琵琶作交流媒介,除努力樹立起文化菁英的榜樣外,更全面彰顯樂團在當代表演藝術領域,游走於中西文化、創造時代質感的過程中,所兼具的活潑靈巧的本土意識形態。

此外,樂團蘊涵嶄新的樂團理念:多年來大型中樂隊倣傚西洋交響樂隊的結構,以拉弦樂家族作為主要聲部,往往難達理想音效,原因是胡琴近似人聲,群體音色與音準不及西洋提琴固定。至於其他中國樂器也大多個性張揚,不似西洋樂器易於匯聚融和。因此,在構思成立「無極樂團」時,為求一種既具特色又聲響和諧均衡的主要聲部,決意選擇以儒雅溫厚、具古典文人色彩、質樸單純又易與其他樂器混和的阮琴家族代替拉弦家族;以隨機增減的獨奏樂器代替固定的群組音色;以室內樂的協作互動代替大樂隊的交響規模及單一的指揮領導。

在節目內容以及演出模式上,樂團以新委約創作或重新編配中西多類型的音樂曲目為主軸,引入其他劇場元素,例如根據不同的樂曲氣氛,增添簫、笙、胡琴等獨奏樂器之外,配合變化多端的現代舞台效果,加入裝置、燈光、音響等等,以全面發揮自由靈活的多元媒體演奏形態。樂團發展至今,已具備高度的專業面貌,深感這種新穎的中樂組合及多變的演出形式極富前瞻性,並且具備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潛能,也正好全面配合了香港本土藝術文化的特色:即以傳統為中軸,游走西東,再配以當代變化多端的演繹手法及科藝技術,為本土當代演藝路向作出嶄新的開拓與闡釋。

舞台下,團員每星期定時排練四小時,定期前往不同地方集訓、採風。除阮琴及琵琶的基本演奏樂器訓練外,為培養藝術修為及文化涵養,團員都以禪坐、京劇、太極、氣功、舞蹈及書法為平日的基本功課,更常廣邀文化藝術界講者授課,內容包括美學、文學、建築等等範疇。樂團更定期舉行個人演奏評核及書畫觀摩活動,以提高及鞏固各團員的演奏專業質素和藝術欣賞水平。舞台上,在沒有指揮的演奏形式下,團員全面背譜以增加默契,強化了演出的互動條件及效果。偶爾加上吟誦、輕唱或敲擊樂,使每首樂曲的神韻精髓,以高雅的姿態盡現。樂團演出的曲目十分廣泛,深具實驗意味,其中包含傳統音樂、古曲新繹、西洋古典音樂、當代流行音樂、新音樂等等。創團以來,已發表過多首富有特色的改編作品及本地年青作曲家的委約創作。

「無極樂團」成立至今,積極計劃不同類型的演出及活動,包括主題∕多元媒體∕雅聚∕講座∕景點∕客席音樂會;海內外參與國際性藝術節演出以弘揚本土文化;錄製出版音樂專輯「無極印象」及「淡淡阮幽情」等,務求發揮樂團的無限可能性、可變性、多元性及前瞻性。2012年2月更以「意象敦煌」計劃成功申請香港民政事務局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。近年亦於台灣、北京两地成立分團,將「無極樂團」特有的藝術理念延伸至两岸三地。

bottom of page